新疆網訊(全媒體記者史傳芝 實習生皮孜來木·艾薩)因解除勞動合同產生經濟補償爭議,勞動仲裁庭審流程是怎樣的?會依據什么來裁決……5月28日,烏魯木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首開模擬仲裁庭,為新華保險新疆分公司人力資源干部帶來了一場“沉浸式”的普法體驗。
此次模擬仲裁庭審根據真實案例改編,模擬庭選擇一起因解除勞動合同引發經濟補償爭議的案件作為基礎事實,由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工作人員分別擔任仲裁員、書記員以及雙方當事人,依照法定程序開庭審理。
這起案件的焦點是員工是否勝任工作、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是否合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存在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后可依法解除勞動合同,并依法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用人單位違反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工資支付憑證及銀行代發工資交易明細、簽訂的勞動合同、員工任職期間工作記錄……庭審過程中,在仲裁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分別進行了陳述、答辯、圍繞案件爭議焦點舉證質證,在辯論階段充分發表辯論意見。庭審結束,仲裁員對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關系、庭審要點等進行了詳細評析和深入的解讀。
“我們創新形式,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庭審進行全流程模擬,在普法宣傳中,可以讓企業人資干部更好地感受如何從源頭制度設置、管理流程留痕以及具體事件的處理方式等方面做好日常的用工管理工作。”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副院長徐濤說,這是市人社局“送法進企業”系列活動之一,通過青年仲裁員志愿者聯系企業活動,進一步指導企業依法規范用工。
此次“送法入企和諧同行”政策宣講活動為期一天半,模擬仲裁庭是內容之一。此前已開展了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講解、典型案例分析等宣講,深刻剖析企業應當履行的用工義務及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幫助企業更加深刻地理解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關心的勞動合同訂立、解除及工資支付等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現場答疑。
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人事專員王雅琪說,此次普法教育活動讓她獲益匪淺。“勞動合同法與勞動用工風險防范、工傷保險條例重點解析、勞動爭議處理相關問題解析,講解清楚,涉及問題具體實用,讓我在今后工作中能更好地在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和義務的前提下幫助公司有效預防用工風險。”王雅琪說。
下一步,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將繼續切實履行好“抓前端、治未病”的預防職責。“我們將推動青年仲裁員志愿者聯系企業活動常態化長效化,變‘坐堂辦案’為‘上門服務’,與企業和勞動者面對面互動交流,幫助梳理解決勞動用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企業預防和自主化解勞動爭議能力,為在全市構建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的和諧勞動關系貢獻仲裁力量。”徐濤說。